Skip to content
条款

癫痫

高危警示

药物滥用导致的癫痫发作可能引发窒息、脑损伤甚至死亡,本方案中涉及的苯二氮卓类药物(劳拉西泮、地西泮、咪达唑仑等)均为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,具有成瘾性,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严禁自行购买、储存、调整剂量或滥用。癫痫发作时若处理不当或延误就医,可能加重风险,所有操作需严格遵循安全规范。

一、常见诱因

  • 兴奋剂类:甲基苯丙胺、可卡因、MDMA(3,4 - 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)、4-MMC(4 - 甲基甲卡西酮)等
  • 抗抑郁药:安非他酮(Bupropion,剂量依赖性癫痫风险显著,超量使用时风险骤升)
  • 阿片类:曲马多(尤其超量或与其他中枢药物联用时)
  • 解离剂:氯胺酮、PCP(苯环利定)高剂量使用
  • 咳嗽药:右美沙芬大剂量滥用(可能诱发中枢神经异常放电)
  • 停药反应:苯二氮卓类、巴比妥类药物长期使用后突然停药(易引发戒断性癫痫)

二、核心处理原则

  1. 气道保护:立即将患者侧卧(头偏向一侧,下颌微抬),清除口腔内异物(如呕吐物、分泌物),防止窒息;解开衣领、腰带,避免束缚颈部和胸部
  2. 安全防护:不要强行压制患者肢体(避免骨折、脱臼),不要向口中塞任何物品(如毛巾、筷子,可能导致牙齿损伤或误吸);在患者周围放置软物(如衣物、靠垫),防止跌倒或碰撞受伤
  3. 药物干预:优先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快速终止发作(此类药物是癫痫持续状态的一线急救用药)
  4. 给药选择:个人条件有限时,优先选择舌下、鼻喷、直肠等易操作且安全的给药方式;有医疗支持时,静脉注射为最快速、高效的方案
  5. 就医原则:若发作持续超过 5 分钟(癫痫持续状态)、发作后患者意识未恢复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,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不可拖延

三、各类给药方式与常用剂量

1. 静脉注射(医疗场景首选,起效最快)

  • 劳拉西泮(Lorazepam):
    • 剂量:4mg / 次,缓慢静脉推注(注射时间≥2 分钟)
    • 重复原则:10–15 分钟后若发作未停止,可重复注射 1 次,24 小时内总量≤8mg
    • 优势:抗惊厥效果强,作用持续时间较长(6–8 小时),副作用相对较少
  • 地西泮(Diazepam):
    • 剂量:10–20mg / 次,静脉推注(速度≤5mg / 分钟,避免呼吸抑制)
    • 重复原则:每 10 分钟可重复 1 次,24 小时内总量≤40mg
    • 注意:作用持续时间短(1–2 小时),可能需后续口服药物维持
  • 咪达唑仑(Midazolam):
    • 剂量:0.05–0.2mg/kg(成人常规剂量 5–10mg),静脉推注
    • 适用:若劳拉西泮、地西泮不可及时,可作为替代选择

2. 舌下含服(适合发作先兆期或停止后预防复发)

  • 劳拉西泮(Lorazepam):
    • 剂量:1–2mg / 次,舌下含服(药片需完全含化,避免吞咽)
    • 起效时间:15–30 分钟,作用持续 4–6 小时
    • 适用场景:患者能感知发作先兆(如头晕、肢体麻木、幻视)时,提前用药可减少发作概率
  • 氯硝西泮(Clonazepam):
    • 剂量:0.25–0.5mg / 次,舌下含服
    • 注意:长期使用易产生耐受性,不推荐作为常规预防用药

3. 口服给药(不适合发作中,仅用于发作后预防复发)

  • 劳拉西泮:1–4mg / 日,分 2–3 次口服(小剂量起始,根据病情调整)
  • 地西泮:5–10mg / 次,单次口服,24 小时内最大剂量≤20mg(短期使用,避免长期依赖)
  • 丙戊酸钠:300–600mg / 次,单次口服(广谱抗惊厥药,无成瘾性,适合需长期预防者)
  • 左乙拉西坦:500mg / 次,单次口服(副作用少,对肝肾功能影响小,适合合并基础疾病者)

4. 鼻喷给药(院外急救首选,操作简便)

  • 咪达唑仑鼻喷剂:
    • 剂量:0.2mg/kg(成人常用 10mg,即 1 喷 / 侧鼻孔,共 2 喷)
    • 起效时间:5–10 分钟,作用持续 1–2 小时
    • 优势:无需注射,患者意识模糊时仍可由他人操作,适合家庭、户外等非医疗场景

5. 直肠给药(适合意识丧失、无法口服 / 舌下给药者)

  • 地西泮直肠凝胶:
    • 剂量:0.2–0.5mg/kg(成人常用 10–20mg / 次)
    • 操作:将凝胶通过专用导管注入直肠(深度 3–5cm),注入后保持侧卧 15 分钟
    • 起效时间:10–20 分钟,作用持续 2–4 小时
    • 注意:避免与直肠黏膜破损处接触,防止刺激

6. 肌肉注射(院前急救常用,适合无静脉通路时)

  • 咪达唑仑:
    • 剂量:10mg / 次,肌肉注射(首选上臂三角肌或臀部肌肉)
    • 起效时间:15–20 分钟,作用持续 1–2 小时
    • 适用:急救人员现场处理,或无鼻喷 / 直肠用药时的替代方案

四、个人应急处理推荐次序(按场景优先级)

  1. 发作先兆期(患者意识清醒,能自主操作):
    • 立即舌下含服劳拉西泮 1–2mg 或 氯硝西泮 0.25–0.5mg
    • 原地坐下或侧卧休息,避免独处,呼叫他人协助观察
  2. 发作开始(意识清晰但无法自主服药,或发作突然):
    • 由他人协助给予咪达唑仑鼻喷 10mg(双侧鼻孔各 5mg)
    • 保持患者侧卧,清除口腔异物,监测呼吸
  3. 意识丧失(发作中无法配合任何口服 / 鼻喷操作):
    • 立即使用地西泮直肠凝胶 10–20mg(按体重计算剂量)
    • 每 5 分钟观察一次意识状态,若发作持续超 5 分钟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
  4. 医疗条件下(医院或急救车现场):
    • 首选静脉注射劳拉西泮 4mg(效果优于地西泮),15 分钟后未缓解可重复注射
    • 若静脉通路建立困难,可肌肉注射咪达唑仑 10mg
  5. 发作控制后(意识恢复,无持续抽搐):
    • 口服劳拉西泮 1–2mg / 次(每 8 小时一次) 或 丙戊酸钠 300mg / 次(每 12 小时一次),维持 24–48 小时,预防复发
    • 及时就医,排查药物滥用剂量及身体损伤(如脑 CT、肝肾功能检查)

页面历史

Drug_artist 中的内容,仅供参考。可能存在过时或不准确的信息,请谨慎甄别。